时间:2021-3-27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九十一本第二分

西州回鶻統治者稱號研究——年代、結構與特徵

付馬(北京大學歷史學系助理教授)

摘要:

西元九世紀中葉,西遷至東部天山地區的回鶻民眾建立起以西州、北庭為中心的西州回鶻政權。囿於傳世史料失載,西州回鶻的歷史至今撲朔迷離,其統治者的事蹟僅有片斷資訊殘留史冊。本文將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充分發掘上個世紀以來吐魯番等地出土的古突厥語、中古伊朗語文字材料,結合漢文、伊斯蘭傳世史料和考古資料,勾稽西州回鶻統治者的稱號,並對這些材料逐條甄辨,討論其性質及年代。在此基礎上,本文將建立西州回鶻統治者的年代體系,歸納其正式稱號的結構特徵,總結其中一些因素的流變過程。西州回鶻統治者的稱號繼承了漠北回鶻汗國時代的部分傳統,又增加了新的因素和結構特徵。隨著佛教取代摩尼教成為西州回鶻的國教,稱號中的摩尼教因素雖然保留,但其含義已發生變化。

關鍵詞:西州回鶻可汗統治者稱號

正教與異端:明、清時期「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的注疏研究

祝平一(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

摘要:

「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的研究大多重在考證唐代景教的實況,以致陽瑪諾、楊榮鋕和王先謙三人的景教碑注疏長期為人所忽視。本文轉換視角,視之為明、清宗教互動的素材,指出這三種注疏乃晚明以來入華的基督教與反教士人因社會變遷,論敵不同,所發展出的論述策略。這些注疏或無助於理解唐代的景教,卻是明、清的基督教社群在華歷史記憶之所繫。不同基督教派藉著注疏歷史上同源異端所留下的同方碑文,試圖將本宗融入中國諸教並存的地景;在教內區隔正教(orthodoxy)與異端(heresy)、排詆外道(paganism)並批判中國的在地信仰。景教碑的注疏,因而成為研究正教與異端之歷史建構的絕佳案例。本文指出異端與外道不同:異端源於正教內部,紫朱難明;外道辨識容易,判然有別。然而,異端之存在端賴正教。若無所謂正教之對照,便無由反映同門異端信仰的微小差異。正教與異端之別,看似矛盾,卻相依而立。本文也指出不同的歷史行動者藉著注疏景教碑以定義「教」的意涵。這些看似疏解碑文的文本,不但回響著中國現代「宗教」的概念,也是不同「教」間畫界政治的表徵;提醒我們除了重視因傳教事業而促進的中、西文化交流,也不當疏忽在交流過程中,各「教」間的彼此爭鋒。

關鍵詞:陽瑪諾楊榮鋕王先謙天主教耶穌教

清代六種文帝類全書的出版史研究

胡劼辰(湖南大學嶽麓書院哲學系助理教授)

摘要:

本文主要從出版史研究的角度,考察作者從中、日、美、歐各地的公共圖書館及大學中所收集到的不同版本文帝類全書,並且整理出相應的版本流傳過程,相當程度上彌補了清代文帝信仰之文獻學研究的空白。《文帝全書》是清代影響最大的文昌帝君信仰相關合集。它成書於乾隆初,在有清一代重編、重刊不下十次,地點遍佈多個行省,並且衍生出了諸如《文帝書鈔》、《文昌聖典》和《文昌帝君全書》等一系列文昌文本的合集。本文也將指出,文帝類全書意圖構建「儒教正宗」的特殊歷史現象,反映清代信奉文昌帝君的儒生士人一方面試圖通過儒教觀念擴充文帝信仰的內涵,另一方面也試圖通過文帝信仰相關的扶乩活動和實踐重塑他們心目中的儒教。這一動態過程有別於經學傳統中的儒教,但同樣是構成帝制晚期中國宗教光譜的重要一環。

關鍵詞:《文帝全書》文昌信仰扶乩清代儒生善書

相關内容擷取自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coolofsoul.com/phpys/phpys/21337.html

------分隔线----------------------------